陶功明,男,漢族,1970年1月生,中共黨員,現任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軌梁廠首席工程師。他研發的“高質量鋼軌及復雜斷面型材軋制數字化關鍵技術及應用”入圍國家科技獎一等獎,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10項,獲得專利授權87項,年創效益逾千萬元。先后獲得攀鋼“青年技術拔尖人才”、攀鋼首屆“十大杰出青年”、攀鋼“學科帶頭人”、鞍鋼模范、攀枝花勞動模范,四川省勞動模范、國資委優秀共產黨員、全國“五一”勞動獎章、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,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。獲得2022年第四季度“四川好人”等榮譽。
刻苦鉆研、矢志創新,中國高鐵鋼軌研發的排頭兵
1992年7月,陶功明從重慶大學金屬壓力加工專業畢業,來到攀鋼軌梁廠軋鋼車間成為一名軋鋼工。本著“生產一代,開發一代,儲備一代”的理念,陶功明扎根攀鋼,30年如一日致力于鋼軌軋制技術研發。他自主學習編制了一套工字鋼及鋼軌孔型繪圖和孔型分析程序,實現了計算機自動繪制孔型圖和設計參數分析,結束了攀鋼人工繪制孔型設計圖紙的歷史,使攀鋼型鋼、鋼軌等系列產品的孔型設計技術跨入國內先進行列。他自學仿真技術,并創造性地開發出攀鋼鋼軌全過程連續仿真技術,解決了鋼軌線紋、道岔軌扭轉等多項難題,這在國內尚屬首例。他帶領團隊率先在國內開發出高速道岔軌,時速200公里、250公里、300公里、350公里的高速軌,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高速鐵路鋼軌的歷史,而陶功明全球首創的鋼軌全長波動控制技術,為攀鋼打造優于世界知名企業的精品鋼軌提供了強力支撐。今天,當復興號高鐵以350公里的時速飛馳時,一枚硬幣卻可以穩穩地立在列車車廂的窗沿上,時間長達8分鐘,這便是攀鋼鋼軌的舒適性、平穩性和安全性最直觀的體現。攀鋼鋼軌鋪就中國高鐵70%線路,還獨家供貨“一帶一路”標志性項目——雅萬高鐵,出口量占全國的七成,成為閃亮的民族品牌。
扎根企業、匠心鑄就,破解技術難題的先行者
2007年,攀鋼建成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、世界一流裝備和工藝技術的百米余熱淬火軌生產線,可投產后第二年便出現了硬彎問題。為盡快解決這一技術難題,陶功明一邊扎進資料堆查閱技術參考,一邊“泡在”現場全程監控余熱淬火軌的生產,全天候蹲守在UF萬能軋機出鋼處,觀察每支鋼的出鋼狀態,仔細記錄,反復對照。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,陶功明提出了改進方案。方案實施過程中,陶功明又和同事們對方案進行了優化,一舉破解了硬彎技術難題,促進了余熱淬火軌產能的大幅提升。先后開發了“高速鋼軌全長尺寸均勻性控制技術”“大變形矯直技術及成品端部彎曲控制技術”等10余項核心技術,不僅讓中國鋼軌的品質發生質的飛躍,多項技術成為首創。
2022年,他負責的“鋼軌斷面尺寸在線自動調整技術的開發與應用”已取得重大進展,開辟行業先河。他負責的攀西試驗區項目“絕緣耐蝕鋼軌的開發及應用”也已完成前期技術研究。他總是說,“不管是搞科研還是做企業,都必須專注地做出最好的成果或產品,基礎研究更是只有第一,沒有第二。”
甘當人梯、無私授教,打造卓越團隊的領頭人
2015年,軌梁廠創建了“陶功明勞模創新工作室”,而他便在攀登技術高峰的道路上做起了人梯。
陶功明尊重每個人的意見,利用每個人的優點,打造勇于創新、敢打硬仗的團隊。作為課題負責人,在課題攻關中,陶功明優化組合,因勢利導,使每一個成員、每一個課題組都通過競爭發揮出自身最大的潛力。他注重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養和使用,激發大家創新的激情和勇氣,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;他注重營造允許失敗的科研氛圍,鼓勵大家從失敗的試驗中獲取正確信息;他經常利用業余時間手把手地傳授經驗,大到報告怎樣編寫,小到有效數字的合理運用。技術人員的報告,他一一過目,仔細推敲,從不放過每一個疑點。如今在陶功明的指導幫助下,團隊成員都已成長為攀鋼鋼軌研發、生產等多個崗位上的技術骨干。
在未來的征途上,“倔強”的陶功明仍將身體力行地帶領著團隊成員,樂此不疲地跋涉在攀登技術高峰的路上。
好人寄語,愿世界再無阻隔,愿天下皆是通途!
道德點評,匠者,國之大器。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,為了把這件事做到最好,他無怨無悔地付出了一生的努力!
猜您感興趣
身邊好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