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nav id="lh74n"><big id="lh74n"><noframes id="lh74n"></noframes></big></nav>
<rp id="lh74n"></rp>
    <dd id="lh74n"><track id="lh74n"></track></dd>

  • <li id="lh74n"></li>

    <th id="lh74n"></th>

    <th id="lh74n"></th>
    <button id="lh74n"><acronym id="lh74n"><cite id="lh74n"></cite></acronym></button>
  • 世紀名人網 > 群英薈萃 > 王曉榮

    王曉榮

    巴中市職工維權幫扶中心主任

      王曉榮,男,漢族,1969年6月生,中共黨員,巴中市總工會黨組成員、市職工維權幫扶中心(市農民工維權中心)主任,巴中市第三屆、四屆、五屆人大代表。

      戎裝雖卸,初心不改。身為一名退役軍人,他始終秉承軍人作風,把軍人的血性刻進骨髓,只要有礦難、塌方、群體性上訪等涉及農民工權益的突發事件,他都義無反顧第一時間趕赴現場;19年來,他始終奔走在艱辛曲折的討薪路上,足跡遍及全國21個省份96個市(州、縣),在一次次唇槍舌戰甚至生命多次受到威脅中,為8.9萬多名農民工兄弟追回血汗錢10.3億元;19年來,他從孤身一人、處處碰壁,到結伴而行、循法而治,探索創新的“3+1”異地維權模式在全國推廣,用實際行動展現了“退役不褪色”的本色與擔當,“農民親兄弟”的責任和情懷,人民日報、工人日報、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宣傳報道。他先后榮獲“全國先進工作者”“四川省農民工工作先進個人”“四川省第六屆勞動模范”“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”“巴中好人”等榮譽稱號。獲得2022年第四季度 “四川好人”等榮譽。

      一條維權路,

      19年為8.9萬余名農民工追回薪資10.3億元

      王曉榮出生在貧苦農民家庭,從小就有一個軍人夢,如愿入伍后一直在祖國邊疆站崗執勤、戍邊衛國,兩次榮立“三等功”,多次被評為“優秀士兵”。農村的成長經歷讓他對農民有一種天然樸素的誠摯感情,多年的軍旅生涯培養了他頑強不屈的意志品質。從事農民工維權工作后,面對一次次的困難挑戰,甚至是生命危險的考驗,王曉榮從不退縮,也從未后悔。

      10多年前的一天,一名巴中籍農民工在山西省一小煤窯務工死亡。“死者違規操作,最多給3萬,這是慣例!”“慣例決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!” 王曉榮義正詞嚴地答道。站在出事的礦井邊,煤礦老板先是利誘,被他斷然拒絕?此灰啦火,便指著鼻子罵道,“趕緊滾蛋,不然,老子拿錢把你的頭買了!”辯駁間,煤礦老板使勁一腳將他踢下十幾米深的礦井,致使身體多處受傷。危險并沒有讓他止步,王曉榮被救上來后,對死者家屬堅定地講道,“身為退伍軍人,我心中就從沒有過‘怕’字。”煤礦老板從未見過這種不要命的維權架勢,通過數個來回較量,態度陡然轉變。5天后,王曉榮與懷抱巨額賠償金的死者家屬。

      2021年11月冬季的一天,王曉榮等人在山東省一個縣的信訪局會議室,等待當地有關部門主持調解鑫岳化工廠房建設工程拖欠407萬元勞資糾紛問題。突然間,20多名操著當地口音的社會人員氣勢洶洶沖進會場,帶頭鬧事的包工頭率先出手,多名中年女性一擁而上,撕扯踢踹,瘋狂圍攻王曉榮。身處危險之中的王曉榮沒有被危險所嚇倒,臨危不懼,正氣凜然,堅定捍衛農民工權益,直到與當地有關部門一道圓滿解決欠薪問題。“當看到103名農民工拿到工資之后臉上發自內心的笑容,我就覺得沒有辜負身上的責任。”王曉榮說。

      替弱者出頭,需要勇氣和定力。19年的艱辛維權路,王曉榮多次受到恐嚇威脅,而他總說,“每一分血汗錢的背后是一個家庭的生計和希望,農民工把它看得比命還重,我做的這些事都是值得的。”

      一套維權經,

      探索創新“3+1”維權模式在全國推廣

      王曉榮經手的每一起維權案件猶如“虎口奪食”,找不到策略就很難攻下。2017年4月,歷時5年,827名巴中籍農民工完成了山東省某縣一棚戶區改造項目。樓蓋好了,3600多萬元工資卻始終沒有著落。

      “有沒有簽訂合同?”“沒有。”“有沒有工程結算?”“沒有。”“有沒有欠薪證據?”“沒有。”通過對話,王曉榮了解到這又是一起“三無”欠薪案件。 “走!到項目部看看。”“啥證據都沒有憑啥要錢?”項目負責人大聲吼道。王曉榮深知沒有合同、沒有工程結算、沒有欠薪證據就意味著討薪無據,法院也無法立案,這樣的案件他多次遇到,非常棘手;氐劫e館,王曉榮反復思考應對之策,仔細研究法律法規、國家政策,一夜未眠也未找到好的辦法,但他堅信誰也改變不了鐵的事實,再難的案件總有解決之法。第二天王曉榮抱著試一試的想法,將欠薪情況先后向該省主要領導網上公開信箱進行了情況反映。意想不到效果出現了。三天后,相關部門主動約見王曉榮,歷經數場爭辯較量,事情終于得到圓滿解決。

      維權過程中,針對類似的情形,王曉榮不斷探索總結解決之道,逐步摸索出“代理投訴、公函引路、依法調處+維穩并重”的“3+1”維權模式。“代理投訴”即接到農民工維權求助后,由維權中心向國家投訴受理辦公室和事發地省、市主要領導網上公開信箱反映情況;“公函引路”即由市政府開具介紹信作為“敲門磚”,維權人員代表市政府赴異地維權;“依法調處”就是合法權益絕不讓步,合理訴求據理力爭;“維穩并重”就是針對農民工可能出現的過激行為,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律宣講和情緒引導,確保農民工依法理性維權,社會大局和諧穩定。

      正是通過這種模式,王曉榮成功解決了50人以上的群體性欠薪579件,涉案金額100萬元以上的434件,1000萬元以上的達35件,兌現率達100%。其中,岳某松傷殘索賠案推動《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》中的傷殘待遇大幅上調,數十萬農民工由此受益;張某軍等233名農民工欠薪案,成為處理包工頭攜款潛逃案件的樣本;馬某富交通事故死亡獲得“雙重”賠償,從此打破“用人單位僅承擔補償義務”的慣例;為570名農民工追回欠薪1500萬元,并依法協調被刑事拘留81天的農民工陳某剛重獲自由,入選“2021年度四川省農民工維權十大經典案例”。“3+1”維權模式得到國家人社部的充分肯定,并在人民日報、工人日報等媒體宣傳推廣。

      19年執著維權的背后,王曉榮始終堅信,只要有黨委政府做堅強后盾,有法律政策做有力武器,咬住不放、不勝不休,再難的案子也能化解。

      一顆滾燙心,

      忙碌奔波少了對親人關愛是抹不去的愧疚

      “只要你的心里有農民工,市委市政府心里就有你”。這是巴中市主要領導給王曉榮回復的一條短信。帶著這樣的關懷和信任,王曉榮每年有300天以上都在外為農民工維權,在家里待的時間少之又少。

      2009年11月,有人在巴中市《市長信箱》留言,反映貴州省某高速公路四標段拖欠譚某、張某等130多名農民工工資400余萬元。數次討薪無果的譚某、張某一氣之下爬上工地塔吊,以此引起當地政府重視,后被刑事拘留。王曉榮獲知情況后火速前往維權。出門第9天,妻子突發膽結石,醫生說立即手術,需要丈夫簽字。“求求你,‘字’就讓岳母代簽吧!”電話那頭,王曉榮苦苦地向醫生求情。禍不單行,就在當天,78歲高齡的老父親不慎摔倒骨折住進醫院。接到電話后,王曉榮心如刀絞。他說,“如果我走了,拘留農民工取保候審就會落空,好不容易達成的支付協議可能有變。” 于是,他選擇了留下。10天后,被拘留的兩名農民工取保候審,450余萬元欠薪如數兌現。

      剛一結束,他又接到求助,要他立即趕往甘肅、趕往內蒙古。

      一邊是為無助的農民工兄弟維權,一邊是親人需要照顧,王曉榮定是選擇了前者,常常留下的是對父母、對家人的愧疚。但王曉榮對自己的選擇從不后悔,他說,維權路的兩頭,一頭深系著責任、一頭緊連著民心。

      他性格剛強堅毅,內心卻柔軟得可以裝下整個農民工群體。對于他幫助過的對象90%以上農民工,他都記不清他們的名字。但他幫助高位截癱的農民工張某成申辦殘疾證,支持退役士官王某剛自主創辦企業,給殘疾軍人張某茂申請困難救助,為久病臥床老兵朱某太拿錢解決燃眉之急等數不勝數的小事情,卻掛在這些困難群眾的嘴邊。在他的辦公室,300多幅錦旗、200多封感謝信見證著他為民服務的赤忱之心。

      一路艱辛曲折,一生堅守付出。王曉榮說,“聽黨指揮、忠于人民,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。為農民工兄弟維權討薪已經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只要農民工兄弟有需要,我會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”。

      好人寄語,“好人必有好報”。每當看到農民工兄弟那一雙雙無助的眼神,更堅定了我為他們討回公道的決心和信心。盡管難度再大,只要抱有甘愿磨破嘴、跑斷腿的工作韌勁就沒有化解不了的困難。

      道德點評,討薪維權路維護的是農民工的血汗錢,維護的是千萬個家庭的幸福、社會的穩定,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續、安全感更有保障,讓更多人過上幸福安逸的生活,王曉榮用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不變的初心與使命。

    猜您感興趣

    群英薈萃

    王姓名人

    av有码日韩
    <nav id="lh74n"><big id="lh74n"><noframes id="lh74n"></noframes></big></nav>
    <rp id="lh74n"></rp>
    <dd id="lh74n"><track id="lh74n"></track></dd>

  • <li id="lh74n"></li>

    <th id="lh74n"></th>

    <th id="lh74n"></th>
    <button id="lh74n"><acronym id="lh74n"><cite id="lh74n"></cite></acronym></button>